思想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青工委活动策划:让老百姓都能懂的科学

发布日期:2016-06-06作者: 雨花一 邓子云浏览次数:50576
    经过两次中央青工委会议,九三中央的领导人及组织上给了我们成长的机遇与平台,我们自己的思考也在日渐成熟。韩主席确立的“三自”方针,使我有了一些专项活动的策划思考。借助这次征文,下面提出一个青工委专项活动策划案《让老百姓都能懂的科学》供各位委员参考。
    一、案由
    青工委需要自已尽其所能地组织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 “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活动,并出一些具有鲜明党派特色的成果。本策划案想着力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九三学社的“科教文卫”特色
    社内已经有一批“科教文卫”的专家,特别是青年专家,均已经成长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及研究的深度,然而这些研究领域不为老百姓所理解,甚至有可能造成误解,比如:核工程对人类有害吗?化工项目都不好吗?现代物流就是仓储运输吗?转基因食物不适合人类食用吗?量子理论能做什么?
    我们不仅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精深的研究、有所建树,也需要有责任和担当地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给广大民众,力所能及地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误解甚至是社会问题。
   (二)发挥平台作用整合社内外资源运作专项活动
    青工委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已经初步具备了整合各方资源的可能。一是可以整合出版资源,与出版社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策划出版系列科普读物;二是可以利用九三社内、图书馆、青联等“科教文卫”事业平台,进行公益的科普讲座。
    可成立九三青年科普专家团队,出版、讲座科普双向配合,辅以适当的政策支持,背后再成立和运作一个科普工作基金,构建人员、团队、出版、讲座、咨询、政策、基金的完整体系。
    二、专项运作模式
    专项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下面详细进行说明。


    (一)科普巡回讲座
    科普巡回讲座是“九三青年科学讲坛”品牌的核心活动内容。可组织九三社内的青年专家和极少量的社外专家共同在某一地区开展为期2天左右的大规模科普讲座,为公益性品牌活动,对外不收费。要求讲座内容、人员、时间、场地都要精心准备。
    科普讲座的主题一般是与国家或当地战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与科普图书相对应则更好。要求用普通老百姓的话来讲述大的科学知识或道理,PPT基本用图片。每个主题固定1-2名讲师,讲师要进行试讲通过方可前往正式讲座。可与当地的图书馆、九三学社等组织对口联系确定行程、受众对象。
    (二)科普图书出版
    和某家出版社进行紧密战略合作,就某个与国家战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出版成册,体例要求每1-2页纸讲清一个道理或知识点(可拆下当卡),一张综合图+配套的文字解说,同样要求通俗易懂。参考体例如下(什么是引力波):


    写作的专家只管用合适的图表达自己的思想,力求用有趣的图形表达高深的知识或较多的热点知识,想办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配好通俗的文字说明。至于最后出版时的图是什么样子,可以经过与美工的交流,交给美工去完成,这样讲座的PPT也有了非常精美的素材。
第一批可遴选一些有意思的选题先行出版,比如《现代物流普及读本》、《大众可读的量子理论》、《大数据通用知识》、《中医学的100张科普图及解说》、《让云计算接接地气》等。
    (三)九三青年专家科普团队
    由社内的青年专家组成,接受中央青工委的指导,吸收少量的社外专家参与,吸收出版社的丛书策划、编辑、美工人员参与,要求团队成员精干,不在乎多,一定要有热情,有责任心,守时细心耐心。可请社中央院士社员担任顾问。
    团队成员可享受一定的荣誉和稿费,比如:由九三中央颁发聘书;采取积分制,每做一次公益讲座积多少分,出版一本科普读物积多少分,然后采取升级制;每年由九三中央进行表彰,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图书作者可获得图书出版的署名和稿费。
    团队可分若干个工作组,如出版服务组、巡回讲座服务组、基金管理组、专家组等。在团队工作前期如果工作经费有限,可能专家们还会要自己能承担一定的差旅费用。
   (四)九三青年科普基金
    成立九三青年科普基金,前期主要用于科普工作的经费,一是用于科普巡回讲座的费用;二是用于出版研讨的费用。后期如果经费富余并形成了良性循环,可用于直接支持科普项目立项的经费。
    基金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九三中央对科普工作的立项经费支持、出版社的专项资助、社内外捐助。基金由青工委或科普专家团队进行管理,可出台管理细则。
   (五)建议的政策支持

    一是对活动和品牌进行认定;二是进行项目立项,适当给以经费资助(或立项不资助,有些社员单位可以配套);三是对团队成员给以荣誉、积分、聘用肯定。

    (此论文获得社中央第二届青年论坛“十佳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