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内精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内精英 >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春天的回顾——《中国谜语大会》参与记

发布日期:2014-04-14作者: 雨花一支社 敖耀寰浏览次数:60461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次与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真诚合作,精心打造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于201421113日即马年元宵前夕,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三晚向全国观众直播,有关资料统计,短短三天的节目,共吸引了2.8亿电视观众,有206万人次通过手机同步参与实时互动。关于节目的种种讨论占据了微博、微信、论坛及各大媒体的头条。在公众对《中国谜语大会》的点赞中,有位网友吟咏道:“荧屏灯虎大家猜,别出心裁央视台。文化传承添乐趣,元宵韵味笑中来!”可见,“文化、益智、娱乐” 的节目定位,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作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的一员,我有幸被聘为《中国谜语大会》谜艺顾问,参与了选手选拔、选题编书以及现场竞赛评委、颁奖等工作,见证了马年新春这朵传统文化的鲜花绽放的全过程,现谈点回顾和感受,答谢亲友的关注和支持。


两去浏阳选谜手

    我是在201312月中旬接受在湖南组队任务的。1216,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简称:谜委会)郑育斌秘书长告知,央视《中国谜语大会》准备选拔中学生参加,希望长沙能组个队。我想到半月前刚去过浏阳,浏阳市一中正筹备校园谜社,将参加2014年下半年常熟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学生谜赛。这次中国谜语大会提前介入,岂不是天赐良机,给了他们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极好机会?何况央视的影响力更不可小看。于是我一口答应下来,让浏阳组队。

    我回电话告诉育斌,他非常高兴,要央视节目组直接与我联系。经电话与管杰导演、浏阳市一中罗世良老师沟通,我们约好20日去浏阳。

    20日下午,我携妻回家乡,来到一中,向母校赠送了15册灯谜书刊,然后准备晚上讲座,为谜语大会选才备战揭开序幕。          

    晚上8点半,讲座在一中科教楼多媒体大教室举行,听课的除高一年级300多名学生以外。还有下午刚到的央视节目组管杰导演和著名主持人陈志峰老师,当柳副校长介绍我和两位嘉宾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由于我课前准备充分,学生素质高,反应快,配合默契,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妙趣横生,大家都听得入神,笑声满堂。我边讲知识边出谜,让学生现场抢猜,学生们争先恐后,频频中的。一个半小时下来,这堂灯谜启蒙课还真立竿见影,效果不错。最后统计成绩,三十名学生经“海选”脱颖而出。

    令人感动的是,陈志峰老师坚持听完课,已晚上10点多钟了,还要赶去长沙。临走前,他对我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建议:“要是普通话还纯正一些就好了。”我诚恳接受,并希望有机会向他学习。管导听课后也留下深刻印象。

    21日上午,30名海选出来的学生参加笔试,由我命题制卷,共20条谜,一个小时交卷。阅卷结果,11名学生入围。第二轮选拔开始。首先是集体面试。由管导主持,我在旁协助,罗老师介绍并记录。学生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管导认真倾听,不时插话提问,看得出,她是在从形象、气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表现了她的精明、干练和敬业精神。

    接下来单独面试,仍由管导主持。11位同学轮流进场,每人作两分钟自我推荐,一一录相保存。其中男生张博文自告奋勇第一个进场;女生温雨辰慧外秀中气质颇佳,给评委留下较好的印象。

    12点半选拔完毕。管导与罗老师交换意见后,将资料带回北京,先确定五名候选者,最终选三名正式队员组队。选拔工作到此告一段落。

    第二次去浏阳是20131227日,接罗老师电话,三名选手已经确定,央视节目组将于28号来浏阳拍摄现场。他告诉我学校已开辟灯谜活动室,准备成立灯谜学会,并筹备一场迎新谜会,要我提前去作些指导。

    27日上午到浏阳,一下车我就直奔学校,与罗老师商议活动事项。他采纳我的建议,将原定的灯谜学会改名为“浏阳河谜社”,我们同去广告公司赶制标牌和谜笺。回到学校,我从笔记本电脑中为他下载了300条灯谜。下午四点钟,“浏阳河谜社”标牌做好了,挂在活动室前熠熠闪光,五颜六色的谜笺,也印上了校徽和胡耀邦校友题写的校名,精致美观。罗老师连夜加班赶写谜条。看到一切准备就绪,我也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28日上午,管导第二次来到浏阳,随行的还有摄像师。下午,他们走进一中,只见灯谜活动室布置一新,“迎新年灯谜活动”的横幅耀眼夺目,谜笺色彩斑斓,学生们踊跃猜谜,三位入选学生作为志愿者,正为同学兑奖解谜。摄像师开始工作,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赶来报道,还采访了管导、罗老师和学生代表。

    29日,罗老师陪同两位央视记者,驱车前往浏阳张坊镇和乌龙乡,为入选学生温雨辰、张博文拍摄家庭背景资料。两位学生的家人特别高兴,邻居亲友都来祝贺,如过节般的热闹。好客的山民以特有的热情,欢迎北京来的客人。张博文扛起锄头在田间劳动,温雨辰与奶奶亲密地拉家常,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农家实景,这浓浓的乡情亲情,非常上镜和感人。两位央视记者十分兴奋,满意而归。

    1230上午,管导带摄像先到学生刘咏夏家拍现场,我陪同前往。咏夏的父亲是作家,也是我们湖南省灯谜学会秘书长。她从小耳濡目染,爱好广泛,在笔试中名列前茅,加上形象不错,也就成了一中代表队的首选。在拍了她学画画、与父亲交流学灯谜等场景后,我们乘车回到一中,在校门口、大成殿及后山、步芳亭等地方,两位央视记者尽心尽职,为选手们留下许多精彩美好的镜头。   

    直到中午,所有资料拍摄完毕。选拔工作圆满结束。临行前,市委宣传部刘部长和一中袁校长来欢送我们并讲话,他们感谢节目组,也感谢我不忘家乡母校。管导表示谢谢浏阳对《中国谜语大会》的支持,相约大家北京见。


两上北京来“面试”

    参加这次中国谜语大会,我由最初去浏阳选人组队当教练,到突然改为上北京央视当嘉宾评委,角色的转换,其实也只一瞬间,说到底是个偶然加必然。

    说是偶然,有几个因素,一是央视导演和主持人来浏阳,亲临课堂听我讲课,加上在选人程序上我严格把关,顺利到位。他们对我这个湖南的“谜人老师”, 印象应该还算不错。二是谜委会育斌秘书长比较了解我,他不搞按资排辈,也不以职务论人,一心推我上去。由于他极力推荐,总导演便同意先看看人。这样,我就有了一星期内两次上北京的经历。

    第一次上北京是17。央视为我购好机票,当天往返,也就是作为嘉宾候选人,与总导演面谈。临行前夕,育斌来电话鼓励我要自信,要尽全力协助谜委会与央视合作,办好这次谜语大会。体现我们的整体实力和团队精神。

    早上830乘飞机去,11点从首都机场出站,我打的找到央视科教频道的所在地——羊坊店路京门大厦三楼。由管杰导演接待,在节目组办公室,我见到了刘帆总导演,这是个虎虎墩墩、精明能干的西北汉子。他正忙里忙外,与我招呼后,仍在指导电脑前的人员工作。原来,这台电脑就是装着中国谜语大会的方案、程序、所有征稿及备选谜题等资料的“大本营”,刘导随时现场指挥,出门就用手机微信来遥控,方寸之间,运筹帷幄。

    忙过一阵,刘导和我交谈,他说等4频道的人过来见面,他们想作个谜语知识访谈节目,准备推荐我,如行的话这个节目先定。我原以为今天还有试讲之类的程序,没想到刘导介绍我认识了频道领导阚副总监以后,又忙他的去了。

    12点过后,管导陪我去楼下的餐馆用餐,陈志峰老师知道消息,也过来作陪。浏阳一别不到半月,我们又在北京相逢,真是有缘。边吃边聊了一阵,刘导才赶了过来,加点几份菜和我们一起吃。大家天南海北随意交谈,我也逐渐放开话多起来。与各位拉起了家常。听说刘导是西安人,还只30多岁,毕业后来京已打拼多年,我从内心佩服他的聪明好学和奋斗精神,直叹后生可畏。

    除此之外,当知道我将参与节目组,管、陈两位同时提出我为浏阳培训的事如何办。我当即表示,领队和教练早已定了学校罗老师,他懂灯谜。我还会请省警院喻老师去帮助。肯定会撇清关系,不会做有损形象的事。

    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两点左右,4频道过来两位年轻记者,在办公室,由管导接待并相互介绍情况,他们带着与谜语有关的问题前来咨询,希望我作点准备,到时候与主持人沟通。聊了大约半个钟头,他们便告辞了,要我等候通知。

    4频道记者走后,刘导告诉我今天没事了,过几天节目组要开碰头会,到时候另行通知。我知道今天的“面试”已结束,又坐了一会,因怕路上堵车,赶在四点钟前,管导送我到楼下打了个的,便提前到机场了。晚上航班因晚点半个小时,到长沙出机场乘大巴到民航打的回家,已过零点了。18个小时,往返于长沙与北京之间,快去快回。有的人已习以为常,而我可却是平生第一次“打飞的”,,用家人的话说,真是潇洒走一回。

    回长沙刚三天,我第二次上北京。这次头天去,第二天回。说是开碰头会,就只11日上午半天。10日下午乘飞机去,傍晚到首都机场后,我与厦门郑育斌、哈尔滨姜文清、深圳赵首成、沈阳苏颖、苏州胡文明会合,大家分打两辆的士,前往央视指定的旅馆住宿。晚上寒气袭人,出外吃了点东西,才回来休息。

    11日上午900,在央视科教频道会议室开会。这是节目组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主要是商讨初选谜题,由阚副总监主持,刘帆总导演和陈志峰、胜春两位主持人到会,特邀人员除我们六位外,还有四、五位从事语言、文史、媒体等领域研究的专家,阚总分别在会上作了介绍。

    十多个人围坐在长形会议桌前。工作人员先让我们每人签一份保密协议,然后分发初选谜题,开始讨论。这些谜题都是由刘帆总导演和郑育斌秘书长前期从应征谜稿中,晚上利用手机微信,南北对话,空中交流,一题一题争论、磨合,初选出来的。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对这200多道谜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刘导和育斌建议我们五位谜人各选两、三条谜作了解说,我除按要求解说谜题外,还提出了要准确标目,避免多底、降低难度、防止冷场等具体建议。我们的表现都已被阚总、刘导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其实也是一场没有点明的“面试”。

    讨论到后来,意见越来越多,对题目的褒贬,赛制的设立,节目的定位等,都有不同看法,简直有点叫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了。我知道,这主要是谜委会谜人、央视媒体人和谜外专家三方之间的眼光、角度不同而导致的。如何相互理解、妥协、磨合,最终达到统一,是办好这次节目的关键。

    会议开到1230才告一段落。大家一起吃盒饭后,我们六位就没时间再参加讨论了,忙着准备去机场。因为登机时间最早有4点钟的,而我的是五点半钟。大家一起下楼,由我提议,六位谜友为此行合影留念。

    回长沙后,我两次与育斌通电话,他希望谜友要团结一致,尽力再选些谜题充实完善,同时要服从安排,听候通知,全力支持把事情做好。

    这次会议以后,央视节目组吸取教训,对邀请人员作了大刀阔斧的精简、调整,最后上直播现场,谜外专家只另请了在百家讲坛闻名的蒙曼女士,谜委会也只启用了四位,点评嘉宾中谜人则指定在来自哈尔滨的姜文清担任。我转任评委,据说还是考虑我的普通话口音较重。4频道后来另请作家梅毅作了访谈节目。

    虽然为苏、胡两位谜友感到惋惜,自己也有点遗憾,但我又觉得这是央视为打造精品节目而作的深思熟虑的决定,完全可以理解。为了这个节目,总台领导高度重视,举全台之力充实力量,连主持人都一换再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所以说,这次碰头会,其实也是一次面试,不过不是对我一个人,而应该算是一次集体的面试。


两校书稿当编审

    126下午,育斌打电话告诉我,年前不再开会,年后我们可能会早点去北京。并同时告诉我,大会征集的谜语有近两万则,其中一万多则入题库,再精选四千余则,准备由央视出书。主编要求对每条谜一一简要作注。现时间紧迫,年关在即,我们几个人要分工合作,由胡文明统一整理。分给我的谜题编号是1500——2500号,请抓紧完成任务。

    我打开电脑,接收了他发过来的文档,发现形式不对,原来他用的是表格格式,而我因不熟悉,打出来的字老是跳动,到不了位,搞了半天,做了不少无用功。最后还是只好将其转换成无格式文本,进WORD文档重新编辑,就这样,我忙了两天两晚,直到 129日上午,总算完成任务,发给育斌。

    原以为万事大吉。只等年到了。没想刚过一天,大年三十,我正在老兄家中等吃团年饭。下午两点左右,育斌又打来电话,说前面的注释不行,主编认为太专业,不能用灯谜术语,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现已打回来重做,还是要辛苦我们,而且交稿要急。我听后,真的有点哭笑不得。看来这灯谜要普及还真不容易。

    没办法,只好又硬着头皮上。这次分的任务少一点,于是,在老兄家,我坐在沙发上,打开笔记本,边敲小键盘边与孩子们聊天,能改多少算多少。等到五点半钟,全家吃团年饭,欢聚一堂,相互祝福。不到七点钟,我就急着与妻子回到东塘自己家里了。一进室,打开电视机等看春节晚会。人往沙发上一坐,这边打开笔记本又抓紧改起来,节目开始后,我边修改谜注,边心不在焉地时而扫一下电视屏幕,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看了几个节目。到2331,我发给育斌短信:刚校完,已发邮箱。育斌回复:辛苦敖老师了,恭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就这样,我在边看电视边打电脑编谜书的过程中度过了蛇年除夕,迎来了马年新春。也就是除夕下午,我才接到节后动身的机票信息,南航CZ3633AA0231430,这就是说,正月初四,我就要离家第三次上北京了。于是春节也没回浏阳,从初一至初三,我与家人就到梅溪湖、万达广场、太平街、火宫殿和烈士公园等地走马观花地逛了一下,在长沙感受了浓浓的年味。


三出现场当评委

    我与郑育斌、姜文清三人之所以提前来京,是应刘帆总导演要求,一方面继续抓紧对赛题审核定稿,一方面是对第二现场的每场点评,都要一题一题的先排练过关,由主持人陈志峰、学者嘉宾蒙曼和谜语专家姜文清三人唱主角,在有限的几十秒钟内,三个人如何分工,由谁问,由谁答,讲什么,如何讲,都要事先磋商,试讲,因为既要从谜语中挖掘出文化内涵,又要向观众普及谜语知识,引导他们猜出谜语,获得话费和大奖。可以说,这次谜语大会对央视来说,第一现场的竞赛并不是目的,也不是重点,最后谁能出线捧杯更不重要,只有这第二现场,点评能否到位,观众能否喜欢,能否踊跃参与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要以点评稳住观众,引诱他们来打枪(射虎、猜谜),不让他们手里的遥控器随时换台。一句话,央视办的是节目,要的是看点是收视率,而参赛队想的是竞赛,希望能公平,希望能得奖,这就是两者立足点的不同。

    就这样,三位主角在前台,刘帆总导演、育斌与我在幕后,他们一边讲,我们一边听,对他们的试评,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相互磋商,集思广益,看似简单的三四十道谜题,每场嘉宾点评都事先排练多次。因为在评议过程中,谜题随时有更改,遇到认为面底不畅,可能多底或扣合不严的谜,我们都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最后该撤的撤,该换的换。

    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关注云南卫视正在播出的《中国灯谜大会》,对其前九场比赛的谜题,反复核对。我们的原则是,可以有老谜,但不能与这个节目中的谜题雷同,否则会被认为拾人牙慧,贻笑大方。28日晚,我们在宾馆房间一直守在电视机旁,看完云南卫视播出的最后一场擂台赛,找出三条雷同的谜题,刘导二话没说,马上传给制作人员即时撤换。直到此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因为云南卫视的最后一场比赛,排在央视三场直播之后,我们开玩笑说,如果再有雷同,就不是央视“拾人牙慧”,而是云视“步人后尘”了。

    之所以现场设我们三个评委,刘帆总导演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其意义便在于判定哪些题会有不唯一的答案。因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是全国灯谜界最权威的部门。比如正月十六娶新娘猜成语,谜底可以是大喜过望,也可以是喜出望外,这就要靠专家裁判来辨别”。记得这是在嘉宾点评试讲时,我提出来的,当时大家都尊重我的意见,认为“大喜过望”强于原底“喜出望外”,一致同意列为正底,猜“喜出望外”列中。可惜这条谜对中学生还是有点难,比赛时根本没有回答出来,更别说两个答案的取舍了。

    讨论谜题有时也是很为难的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为了一条谜,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大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如我推荐的“西部崛起节水源”猜古代诗人“屈原”,就因为“起”字能否作减形的动词而发生争议,最后弃之不用。尽管我个人认为这条谜从意义到扣合都不错,也只好作罢。

    23晚到京,4日便开始工作,连续三天审题、排练都比较紧张,三位前台主角更是辛苦,文清兄还带来了《中华谜语大辞典》,以便随时查阅。

    26晚,京城下了一场大雪,7日早晨起来,我们都很兴奋,经请示刘导同意,放假一天。我们三人出门去乘地铁,文清正好去探亲。我和育斌则到了王府井大街和天安门广场一游,这是在北京11天中唯一的一次出去观光。

    7号各队选手陆续报到,接下来开预备会,8号进行安全纪律培训、进场熟悉等,9号下午便开始彩排了。

    从9号到13号下午,我们五次进出“大裤衩”下的央视一号演播厅现场,其中两场彩排,三场直播。两场彩排中,8日下午的第一场五个队,排得比较认真,完全像正式比赛,因为谜题都是保密的,按规则计时计分,也没出大的纰漏。9日下午第二场彩排,由另五个队加由三个年轻人临时组合的“央视队”,想照决赛场面过程序,这一次就有点乱了。一是谜题都是昨天见过的,引不起各队的竞赛意识。二是主持人小撒和周涛也把握得不够好。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些都引起了在现场的科教频道金越总监的注意。于是,彩排后连夜召开了总结会。金总提出要求,对不足处点名到位,限时整改。如主持人、选手不够严肃,选手对评委提的问题太多,甚至到舞美、灯光的不足,选手、观众的服装不整齐等细节都一一指出,要求赶快改正,落实到位,决不能影响首场直播。

    由于金总的严格要求,及时提醒,整个节目组上下一致,雷厉风行,不再掉以轻心,从而保证了第一场直播的圆满成功。当晚,在京的总台胡台长,远在索契的李副台长都打来电话表示祝贺,频道总监及时召集碰头会传达,并给大家鼓劲,要求再接再厉,把好最后两场关,直到胜利完成任务。

    三场直播对评委、点评嘉宾、主持人及参赛选手着装形象都要求十分严格。从着装看,朋友们认为我穿唐装“霸气”、“喜气”,穿西装“帅气”,其实,我最后那场还是想穿西装再“帅”一回的,只是因为没带配套的西裤,而当晚决定让我们三人上台颁奖,之前在排练时才定下来的。授奖时我看到“中国谜语大会”的奖杯下面,主办单位的落款是“中央电视台、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两家时,想到谜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两受采访作宣传

    为宣传《中国谜语大会》,我还两次接受媒体采访,产生了较大反响。

    一次是赛前对谜语知识的普及。为配合对谜语大会的宣传,《中国电视报》准备出一个谜语知识的专版,114,记者李冰找到科教频道,节目组推荐了我。随即记者发来短信,要求我就灯谜的起源、历史,灯谜的种类和猜灯谜的方法作些预热性和文化性的报道,并提供一些严谨有趣的灯谜,用来与读者互动。

    我满口答应,精心准备,利用一天时间,写了篇五千多字的谜语知识的文章,还附上一篇《趣话马年新春谜》谜话,和灯谜讲义的电子文档,供她参考。

    124,经李冰记者整理改写和文章见报,刊登在《中国电视报》春节特刊,占据了差不多整版篇幅,标题为“谜语,你会猜吗?”前面加了句引言:“长沙谜语代表性传承人敖耀寰带你备战中国谜语大会”,文章插登两张彩照,看得出是她从我的博客中下载的。在《个人小传》中,末句是“在 《中国谜语大会》举办前,敖耀寰被聘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评委、嘉宾。”也算提前给我爆了一条新闻。

    这篇文章中我又一次提到“咏物诗隐题为谜”的观点,结果在谜语大会现场的历史谜局便出现了这种谜例,如李峤的“风、”、张打油的“雪”等,可谓即时得到印证,达到了为选手观众“备战”的效果。

    25日,从网上看到电子版《中国电视报》后,我下载截图发到博客,有谜友马上转载、并向我祝贺,还有浙江乐清的一位敖氏宗亲,也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看到《中国电视报》文章后,已将消息传到网上希望宗亲们到时观看节目。可惜的是,那几天我跑遍了长沙好几个报刊亭也没有买到《中国电视报》,直到半个月后在北京,才从李冰记者手中拿到送给我作纪念的四份报纸。

    第二次是接受《北京日报》记者李冬至的采访,中国谜语大会11日首场播出后引起反响,也有许多对谜题和赛制的争论,12日晚第二场播出前,先后有湖南都市频道、浏阳日报记者电话要求采访,都被我婉拒,因为我想作为评委,应该严守纪律,在比赛结束前不私自接受采访。但当晚7点左右,我吃过晚饭,化好妆在央视现场直播厅外候场时,刘帆总导演请管导转达,将接受《北京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作为一个临时任务交给我,我想,电话中三言两语怎么说得清,但这是任务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果然不久就接到李记者电话,我找个比较清净之处,就有关话题与她作了交流。大概有七、八分钟,我要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找124《中国电视报》那篇文章,特别在专业用语上别出毛病。第二天《北京日报》登出她写的报道,像《中国电视报》一样,标题加引言还相当长:《央视连续三天推出电视猜谜节目,引发观众热议   <中国谜语大会>:猜谜猜出了文化味儿》包括采访节目组和我的内容。引述采访我的文字有三段,其中最后一段是:

    “有汉字的地方就有灯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汉字。”敖耀寰说,把既有诗词又有汉字的谜语搬上电视,让传统文化借由电视重新回归,“我们好像又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春天。” (《北京日报》21312版)

    此后,这句话又被《人民日报》的文章所引用,只是我的名字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所取代,这真是莫大的荣幸。

    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认为,电视猜谜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能让人们有机会回归传统,了解谜语文化。把谜语搬上电视,让传统文化借由电视重新回归,“我们好像又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春天”。(《人民日报 20140220 19 版)

    是的,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而《中国灯谜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两会”,不仅提前于共商国是的“两会”,早在2013年底就同时筹备而出台。等新春来临,各地赏灯猜谜,似山花烂漫,如火如荼。坐在央视现场,想到家家户户老少围着电视看猜谜,年轻朋友们迅速发短讯,手机跟着小撒的动作摇一摇,赚话费,那笑脸,那快乐让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2月中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刚从美国探亲回来的我,一下子便进入了忙碌的阶段。尽管年过花甲,但只要一接触群众,走近灯谜,我立刻就变得年轻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被社会承认和尊重,在有生之年继续奉献余热,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也可以说是我的中国梦,我将继续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觉担当起弘扬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迎来和拥抱2014年这个值得纪念的传统文化的春天。

                                                                                                                             写于20143